研究生怎么读(研究生怎么读博士)

研究生怎么读,研究生怎么读博士 来源:景夜思 | ID:zjyesi …




研究生怎么读,研究生怎么读博士

来源:景夜思 | ID:zjyesi

作者 | 周景

-01-

考研不是人生的避难所,而是你下一段路程的加油站。


有些同学读研了,不用再和很多本科同学去挤招聘会,虽然找工作这个事情暂时不用面对了(延后3年再说),但是新的挑战又来了,那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学业,如何处理与导师/同学/师兄师姐的关系,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,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接下来3年的生存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在《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》这本书里,看过有人咨询史蒂芬·柯维一个问题,不爱自己的妻子了,怎么办?


史蒂芬·柯维给的答案是:“那就去爱啊!”

读书也是一样,遇到问题了,有些同学想到的是逃避,也许逃离这个现场,自己就不需要再面对这个问题,面对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。

可是,你逃离了这个战场,在下一个战场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新的敌人,怎么办?

再逃掉,再换个战场?

通过我和有些读者的沟通中发现,在当前面对的问题中,不能说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,自己就是个单纯的受害者。

不敢和导师沟通,不能和师兄师姐和睦相处,纵然有导师不主动和师兄师姐的个性问题,但我们似乎也没有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多走几步路。

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学到专业本事,为了寻找下一步的人生方向,同时积累更多的力量。这是我们来到这里的核心目标,至于其他的非重要目标,都是可以忽略的,例如导师脾气不太好,让自己干点额外的杂活;师兄师姐并不那么热心,甚至并不喜欢自己等等,只要不违法违纪,不违背道德良心,不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,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事都可以忽略。

就像古代的学徒一样,他们知道自己是来跟着师傅学本事的,遇到一些挫折,遇到一些压力是非常正常的。孙悟空到须菩提祖师那里求学,也是经过将近十年的学徒生涯,什么杂事都亲自做。孙悟空那么急躁的一个人,都能够耐得住性子,原因就是他知道老师那里有他想要的东西。

必要的磨炼是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,而焦虑和痛苦只不过是磨炼过程的副产品。

-02-

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累,不完全是因为事情难做,而是因为人难处。

我想提醒的是,没必要总是把导师如何不指导你,师兄师姐如何不支持你的印象挂在脑海里,要知道,别人没有义务去调整他们的做事方式以便匹配你的风格。


为自己赢得更好的生存空间,是我们必须亲自思考和实践的问题。

导师不主动指导你,你就主动去找导师,最坏的结果就是导师不理你呗。

师兄师姐不帮助你,你就厚点脸皮,平时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你帮忙的,如果能帮忙就搭把手,遇到师兄师姐被导师熊了一顿,或者自己做实验受挫,投论文被拒,谈恋爱被甩等情况,对你没有好脸色,你多多谅解。很多情绪并非真的针对你,只不过你恰好出现在那里,成了恶劣情绪的垃圾桶而已。

当然,如果真的遇到威胁身心健康的事情,也要注意识别和防范。不能为了一个学位把自己搭进去。

最坏的结果就是不读了,想清楚这一点,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。

很多时候,我们并非没有选择,只不过是把自己逼到了死角而已。

-03-

今天刚看到一个新闻,说某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自杀了,在朋友圈发文指责导师的压迫,指责导师毫无学术水平。

我感到非常遗憾,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,有爱生如子的导师,也有拼命奴役、潜规则学生的导师,遇到不靠谱的导师,可以收集证据举报,也可以换导师,最坏的结果就是不读了。人生百年,研究生退学回家另谋出路,最多也就浪费3年时间,不要轻易以结束生命为代价,把永远的痛苦留给家人。

读研的同学,都是希望换得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。但是这个机会是否优质,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决定的,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,大到宏观环境,中到学校资源和导师水平素质,小到身边接触的每个人。

但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自己,我们有没有把自己投入进去,去改善自己的学习环境和生存环境?有没有试着多往前走几步路?遇到困难的时候,除了质疑别人,责怪环境之外,我们自己又投入了多少?

举个例子,你希望改善和别人的关系,就可以想想看,自己给别人带来多少帮助?带来多少欢乐?如果你连一个水果,一瓶饮料都没有和别人分享过,怎么好意思希望别人像父母一样对你无私付出?

师兄师姐如果帮助过你,请他们吃顿饭,分享点小零食,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都是你表达善意的方式。

如果师兄师姐因为各种原因嘲笑你,你可以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,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话语让你产生了不愉快的心情,把自己的底线划拉出来,希望他们在这方面能够尊重你。

总之,遇到问题,我们就努力解决问题,而不要想着退避到一个人的角落,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与我们为敌,自己孑然一身,楚楚可怜,没有一个同伴,越想越痛苦,最后走入情绪的死胡同出不来。

从别人身上想问题,一想就疯了。

从自己身上想问题,一想就通了。

很多问题,不是我们和别人之间的问题,而是我们和问题之间的问题。

想清楚这一点,放松心情,直面问题,调整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,把自己作为变量投入到问题之中,也许会找到不一样的活法。

—THE END—

作者:周景 来源:景夜思(ID:zjyesi),一个分享个人成长、读书写作、工作经验的原创聚集地。本文已获得【景夜思】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。

欢迎常来漫游

研究生怎么读(研究生怎么读博士)